慕田峪長城簡介
概況:????慕田峪長城位于北京市東北隅的懷柔縣境內,距北京城73公里。此段長城西接北京昌平縣的居庸關,東連北京密云縣的古北口,自古以來就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沖,被稱為“危嶺雄關”。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齊,就在慕田峪筑有長城。明朝初年重建,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建“慕田峪關”。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譚倫、戚繼光鎮守京畿時,又在明初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葺。現在慕田峪所保留修復的長城,為明代所修筑,是全國明代長城遺跡中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此曾發生過多次戰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幾次戰爭,明初徐達和元兵也曾大戰于此。慕田峪長城多建在外側陡峭的崖邊,依山就勢,以險制厄。墻體高七八米,墻頂寬四五米,建筑材料以花崗條石為主,雄偉堅固。慕田峪長城,墻頂上兩邊都建有矮墻垛口,可兩面拒敵,外側還挖掘有擋馬坑,使防御功能更加完善,這是一大特點。???慕田峪長城墻頂的雙側都筑有長約5尺、厚1尺多、高2尺有余的垛口。慕田峪長城的關門兩側是沿山脊升起的,隨山勢翻轉。在這些地段的垛口不是開口的長方形,而是呈鋸齒狀。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它不是圓形孔,而是頂部呈弧狀的方形孔。險要之處還修有炮臺。慕田峪長城上還建有“支城”。所謂“支城”,就是在長城內外側有高脊山梁的地方,再節外生枝地順山梁修出一段長城來,長度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并在此筑有敵樓,當地人稱為“刀把樓”。明代在重修慕田峪長城時,在墻頂的兩側都加修了垛口,還同時新設置了滾木石雷石孔,可攻可守。而修筑“刀把樓”,可控制制高點,減少對主城的威脅。慕田峪長城從正關臺左側起,隨山勢翻轉,奔向遠方。???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在山頂立一敵樓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驟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繞了一個大彎,其形狀酷似牛犄角,蒼勁雄渾,人們把它稱之為“牛犄角邊”。長城從“牛犄角邊”繼續往前延伸,經過一個名叫“箭扣”的地方,這里是已達海拔1044米的山峰,兩側陡峭如削。在修筑長城時,必須從山頭的外側斷崖絕壁上通過,又不能把這個制高點留在外面,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使用磚石、木材顯然都不行。于是聰明的能工巧匠們,用了兩根大鐵梁擔在斷崖之上,上面再壘砌磚石,這種方法在整個長城修建史上極為罕見。在慕田峪長城東側,長城本來是順山勢伸向東北。可是到一敵樓處突然分出約1000多米的地段,另辟蹊徑擺向東南方向,山勢盡處,突然終止,在盡頭處修了一個甚是堅固雄偉的敵樓。這段千余米的長城被人們稱之為“禿尾巴邊”???這樣長城在此處就形成了三道長城匯于一樓,“三面極目觀巨龍”的景觀。在慕田峪長城“牛犄角邊”的兩側,有一段長城被稱為“鷹飛倒仰”。墻體全部建在巖石裸露的懸崖峭壁上,長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節接近90度,幾近垂直,臺階僅有幾尺寬,非勇敢者不敢涉足。???慕田峪長城和敵臺即當時在明初長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墻高5~7米,頂部馬道寬約4米;墻身兩側用條石壘砌,中間以亂石灰土堆填。頂部馬道兩側均有城磚砌筑的垛墻,垛墻上有射孔。慕田峪一帶因山勢平緩,故敵臺林立,最近距離不足50米。???空心敵臺高、寬一般均在12米左右。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室,上層建望臺。蜿蜒曲折的長城如同一條巨龍,游弋在綠色的海洋中。???城墻底寬約6米,頂寬約4米,高約8米。城墻內外兩面大多以13層褐色或青色花崗巖條石砌成,條石高、寬均約0.5米,長O.7—3米不等,外表經過加工鑿平。???墻身內填碎石、黃土,頂鋪石灰,再用約一尺見方的磚墁地,形成馬道。內外兩側有磚砌女兒墻。外側女兒增高1.85米,留有間隔相等的垛口和射孔。???內側女兒墻與城體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有不同位高的龍頭探出墻外,以供排水。馬道外側筑有炮臺,炮臺為土石堆砌,長約1.5米,高寬各0.5米,炮臺多距敵臺不遠。敵臺連垛口高11.67米,周長不盡相同,多為33—40米,最大者53.3米。???敵臺有兩種形式:空心者為敵樓,實心者為敵臺,敵樓又分為上下兩層,底層半空,供士兵食宿和儲存兵器、糧食之用。敵樓內外兩側均有磚券通道。墻開前窗,有三、四、五孔不等,以供了望、戰斗。通道貞部有與上層相連的洞,多無砌階,須攀繩索或木梯上下。這種方式全為緊急時固守待援著想。樓層之間以柞木為梁,上鋪木板,上層四面砌女兒墻,有垛口和射孔,為守、戰之用。敵臺供了望所用,實際只有一層。???此外,還有篷頂磚屋,供士兵住宿和儲備兵器、食物,四周即為據守之處。慕田峪東南處,有3道長城匯合于海拔603.3米高的山頂,山頂建有一座敵樓稱為大角樓。城墻沿山巒經過海拔940余米的“牛犄角邊”懸崖,十分險峻。???慕田峪長城周圍,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盛產核桃、栗子、杏、糖梨、紅果等,松林茂密,其中300年以上的松樹有15株。慕田峪西北小山頂上一株古松,主干一分為二。一枝為馬尾松,一枝為油松,當地稱它“鴛鴦松”。附近還有泉3眼:蓮花池泉、北龍潭(現為水庫淹沒)、珍珠泉。???慕田峪長城群山環抱西接居庸關,東連古北口,同八達嶺一樣是明代長城的精華所在。長城起伏綿延,構筑堅固、敵樓密集、關隘險要。由于慕田峪地處軍事要塞,朱元璋手下大將于公元1368年在原北齊長城遺址上親自督造而成.???歷代名將的精雕細琢,造就了東南峰三條長城會集頂峰大角樓的獨特景觀,西北高山之巔有曲折的“牛犄角邊”似云中飄帶,向遠方。登???城遠眺,像巨龍奔騰的長城,氣勢磅礴,大有絕壁萬仞,連峰去天不盈尺之感。慕田峪不僅長城雄偉壯觀,其自然景觀也獨具特色,春天千樹桃花萬樹柳,夏季滿山碧波流水潺,秋來紅葉萬山遍,冬裝素裹白雪皚。???集萬里長城數百座關口的精華,選具有代表性、風格各異的百座雄關,將以1O:1的比例,微縮在慕田峪長城腳下3.5萬平方米的景區內。???營造中的新景區,即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又增加了景點觀賞性。慕口峪長城旅游區將是萬里長城景觀苦革之地。???慕田峪長城有其獨特的面貌:???一是長城構造有獨特之處,慕田峪長城兩側均設垛口,正關臺以東的大角樓,有長約1000米的支城,人稱“禿尾巴邊”。慕田峪長城以西的一段,是著名的“北京結”長城,有“箭扣”、“鷹飛倒”等長城天險。???二是植被好,慕田峪長城附近松蔭日,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松200多株,“迎客松”“鴛鴦松”、“王冠松”、“臥人松”等名木古樹極富觀賞價值。???長城內外植被復蓋率在80%以上,主要樹種“遼東櫟”、“山楊”、“油松”、“側柏”及大面積“板栗”、“糖梨”、“鴨梨”、“山杏”、“紅果”、“核桃”等,一年四季,季季有景,景景宜人,春季群芳吐蕊,爭奇斗艷;夏季流水潺潺,滿山青翠;秋季果實累累,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一派北國光風。???三是慕田峪長城附近有眾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著名的有桃峪珍珠泉、臥佛山龍潭泉、蓮花泉及“北京結”長城險關“田仙峪”、擦石口摩巖石刻、磨石口風景區以及“箭扣”“鷹飛倒仰”等,均足令游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慕田峪東段長城,山勢較緩,西段長城,陡峭險峻。另外,慕田峪長城的正關臺、雙邊垛口、支城、三道長城匯于一臺,"牛犄角邊"、"箭扣"和"鷹飛倒仰"是極富特色的長城建筑。???草木蒼翠,景色秀麗的幕天峪長城旅游區曾多次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今天又以嶄新的而貌熱烈迎接著四海賓朋。